王继东: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9月01日 点击:次 |
8月31日,第五届中农金 30 人论坛青海会议召开。省联社党委书记王继东出席并作《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 推动数字化转型,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监管要求的迫切需要,更是农商银行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有效应对他行竞争,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山东农商银行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战略规划,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1年,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十四五”规划》,并以此作为信息科技工作主线。2022年,制定了与全省农商银行经营发展需要、技术实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2022-2025年),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和措施等内容,指导农商银行结合转型发展需要及自身实际,制定本机构的战略规划。二是健全组织架构。省联社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组建数据资产管理部,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条线部门,构建了数据治理委员会抓总,数据资产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组织体系。三是完善机制流程。组建由业务人员、科技人员共同构成的敏捷性项目建设团队,成立“8+1”个固定项目组,提高跨条线跨部门协作能力,促进业务、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完善业务需求实现机制,省联社业务主管部门、农商银行提出产品创新需求,创新研发部统一组织分析论证,固定项目组专职开发建设。目前,山东省联社已研发上线信息系统183套(包括面向客户服务的前台系统24套、行业管理系统74套、支撑运营管理的后台系统85套),涵盖核心业务、经营管理、电子银行、支付结算、中间业务、监管支持等各领域,实现了核心业务系统技术、业务、风控的转型升级和对多法人的灵活支持。 强化数据治理,打造数据中台。一是建立数据治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制度办法,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二是逐步建立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并加快推动贯标落地,实现数据底层互通,促进数据共享与交互,提升数据的可读性、可用性。三是建设大数据平台,持续提升大数据平台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形成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快速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挖掘能力,提高数据查询能力。 提升数据服务效能,促进业务发展。一是提升“数字信贷”服务能力。拓宽申贷办贷数字化通道,持续完善手机银行、微信等线上申贷渠道,实现7×24自助放款,提高申贷便利度。持续对接人社、税务、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基于数据积累加强信贷产品和场景建设,全流程线上贷款产品增至9款。截至6月末,“信e贷”用信79.9万户,953.5亿元。产品上线以来累计新增贷款4239.6亿元,不良率0.13%。二是强化“数字营销”能力。不断完善客户信息,建立客户统一视图,识别客户行为特征、产品偏好等,丰富标签体系,精准刻画客户金融面貌。以精准服务为主线,加强数据采集,实现“智e通”“智e购”“智e付”用户互通,借助大数据分析、智慧营销系统,推进“智e通”电子银行精准推送。截至6月末,智e通个人电子银行、企业电子银行客户数分别达2871.99万户、80.96万户。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场景”建设。搭建居民水、电、暖等便民线上缴费通道,完善社保缴费、乘车优惠、ETC出行等便民服务,促进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紧密融合。围绕医疗、教育、社保、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事项,搭建“+政务、+商务、+民生”等合作场景,推动金融服务和政务服务有机融合。做强电商平台,推动“智e购”优化升级,构建覆盖社区居民和年轻客群衣食住行娱等生活服务所需的异业合作、智慧商圈生态体系。推广一卡通用智慧社区服务,为物业公司提供业务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周边商户提供集存款、贷款、结算、门禁和民生缴费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服务。截至6月末,拓展社区5385个,导入业主信息65.47万户,累计缴费16.17万笔、1.59亿元。 强化风险管理,守牢安全底线。一是加强数字化转型战略风险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进程与全省农商银行经营发展需要、技术实力、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二是将数字化风控工具嵌入风险管理的全部流程,覆盖“业务、风险合规、内部审计”三道防线,实现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监测、识别、预警和对风险指标的计量,满足风险偏好、合规、法律服务等管理需要。三是建立对个人隐私数据、敏感数据、公共信用信息等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强化安全访问控制,有效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思路 下一步,山东农商银行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安全为保障,坚持开放包容、自主可控,充分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系统优势,全面落实信息科技规划,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全省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强化转型引领。跟踪数字化转型演化路径和技术深化方向,立足法人机构经营和行业管理实际,动态调整完善数字化转型规划和目标、手段,有效发展对体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推动作用。 持续强化数据治理。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体系,以重点领域数据质量治理为切入点,以数据质量管控和数据信息安全为基础,以优化完善数据平台为手段,推动数据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数据资产价值持续发挥。 持续提高敏捷开发能力。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云化、业务应用微服务化、开发运维一体化,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敏、稳”双态开发模式。 持续强化数据应用。围绕“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目标,对接外部业务平台,融合信息流和资金流,加快将各类金融业务嵌入经营、消费场景,为上下游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持续加强外部合作。秉承开放共享理念,建立与外部机构合作机制,积极与兄弟省联社、政府服务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同业先进银行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助力信息科技发展。 持续加强人才建设。增强全员数字化发展认知,主动融入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持续引进、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业务、技术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团队。 对全国农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建议 农信系统数字化建设基础弱、起点低,各省区之间进展不平衡。为加快推进全国农信数字化转型,发挥先行省份的引领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加强数字化转型研究。跟踪研究国家战略,特别是数字经济战略、金融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金融科技战略,结合农信实际,不断调整完善省级联社数字化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深入总结先进省份做法,为各省提供借鉴。 完善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汇聚全国各省级联社精英力量,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借鉴先进同业经验,制定省级联社数字化转型框架性规划,明确转型重点、目标、实施路径,为全国农信数字化转型提供范本。 搭建数字化转型交流平台。包括管理层交流互鉴平台,业务、技术交流互动平台;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库,探索规划方案的专家评审机制;搭建共享平台,探索已有成果的转让、引进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