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农商银行:以挂职干部赋能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优美画卷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7月28日 点击:次 |
乡村无产业不兴,农民无产业不富,产业发展是真正实现“造血式”帮扶的根本之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汶上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挂职干部金融专业优势,坚持“党建+产业+金融”发展理念,不断强化金融服务能力,精准对接辖区内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扩大对农户的金融帮扶力度,在盘活资源、做优产业、激发动力上深入挖潜,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注入金融“活水”。 刘楼镇地处汶上县西南部,人文荟萃,交通便捷,西临梁山,南邻南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凭借深厚的书法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全国书法之乡”,其辖内的小坝口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书法村”,以书法为标杆的运河文化得到良好的延续和传承。2021年6月,汶上农商银行贯彻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及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工作安排,积极派驻14名优秀金融干部开展挂职工作。就这样,向修立成为刘楼镇挂职副镇长,与刘楼镇的经济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自挂职工作开展以来,该同志积极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快速进入角色,加强与农业农村、畜牧、扶贫、金融办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接,获取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逐户建立营销档案,切实发挥挂职人员金融管家和政银联络员的纽带作用,普及金融知识及防诈骗内容,积极宣传助农政策,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刘楼镇,随处可见到向镇长忙碌的身影。 积极走访对接,当好金融“联络人”。该同志自挂职以来,全面梳理辖区重点农业产业及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联合辖内客户经理着力对镇街辖区内企业、乡村好青年、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走访对接。刘楼镇家庭农场经营者徐某,多次被评为“乡村好青年”、“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在走访中得知徐某家庭农场有资金需求时,向镇长积极协调刘楼镇政府与属地农商银行,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及金融支持,助推徐某的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在该行的信贷支持下,徐某借互联网时代的“东风”,打造了“乡村好青年 瓜‘晓’妹直播间”线上直播卖货模式,探索出一条集“线上推广—基地联盟共销—集散运营等多维度于一体”的致富道路。 挖掘“一镇一业”,加大行业客户拓展力度。刘楼镇拥有67多家服装加工业,占全县服装加工业的37%以上。将加工业发展成规模化、集成化产业新格局,成为刘楼镇不断探索走出产业创新发展道路的方向。作为刘楼镇金融挂职干部,向镇长也有自己的规划。根据刘楼镇工作实际,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核心要求,借助打造制造业强市的有利时机,全面摸清行业客户情况,强化主动营销挖掘客户的能力意识,加大行业客户贷款拓展力度,充分利用财信担保贷、创业担保贷等贷款产品,持续拓展加工类客户贷款。通过与属地农商银行协调,一对一针对性制定金融服务,在行业客户设计、加工、销售等方面形成产业链,全面提升行业客户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刘楼镇行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今,在向镇长所负责的辖区内,“一镇一业、一行一品”专项营销活动已为50余名加工行业授信2000万元。 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党建+”共建模式。该同志积极协调属地农商银行积极与刘楼镇政及村两委开展党建共建合作,实施“党建+产业+资金”融合模式,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以结对共建为依托,将金融服务有效融入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携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通过积极走访乡村好青年,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加入创业队伍,宣传好国家政策性贷款,解决资金难、融资贵的问题,扶持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种养能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努力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本土化经济支持。(向淑芬 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