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农商银行:金融赋能“非遗”产业发展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07月16日 点击:次 |
临邑农商银行立足本地实际,将助力“非遗”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组建金融联络员队伍,定期走访对接,做实做细“非遗产业传承+产销链条畅通+百姓就业增收”系列信贷支持,推动非遗民俗文化创新活化、应用发展。 支持指尖技艺“点草成金” 每年麦收时节,德州市麦秸画工艺非遗传承人刘成峰都会在麦地里挑选合适的秸秆,这些普通的秸秆在他手里经过熏、蒸、描、绘等20道工序变成一幅幅令人惊叹的麦秸画作品。 凭借着对麦秸画的执着追求,刘成峰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潜心创作的同时,他也十分关注麦秆画的技艺传承。 他认为,“只有将民俗文化商品化,借助流通、销售等手段,才能让民俗文化活下去、火起来。”因此,他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计划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激发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热情,但工作室装修、工艺包装、购置直播设备等费用支出成为制约开办工作室的关键难题。 临邑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为刘成峰提供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利用这笔资金,刘成峰充分挖掘麦秆画的传统文化内涵,打造非遗工坊,作品不仅在当地备受关注,还通过电商物流远销全国各地,实现了文化推广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添彩葫芦盼“福禄” 葫芦,谐称“福禄”,多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藏,如今更是形成了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葫芦文化”。 在邢侗街道卞庙村,葫芦烙画作为传统民间技艺,文化底蕴深厚,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打造葫芦·共富工坊,并以“葫芦工坊+共富农场+电商”为经营体系,打通“卞庙葫芦”品牌产品的产销链条。 致力于将葫芦文化推向大众视野的高世文,在带领村民发展葫芦产业的过程中,因扩大葫芦种植规模、塑造葫芦品牌等,资金周转紧张。 临邑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立即对接需求,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为村内葫芦种植户、烙画传承者精准投放信贷资金20万元,有了资金的加持,该村积极打造葫芦观光、烙画体验、农家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葫芦烙画”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酒文化”酝酿“醉美产业”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借“酒”写下流传千古的美诗佳句,也让独特的酒文化在中华大地积厚流光。 山东洛北春集团有限公司有“鲁北第一窖”的美誉,是一家集白酒主业板块、红酒酒庄板块等五大格局于一体的企业,曾获“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老字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传承于1586年的邢侗雪莲酒酿造技艺被列入德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洛北春生态酿酒园区,也被列为“德州市非遗传承基地”。 “关键时候,临邑农商银行主动送‘贷’上门,让点让利,支持我们创新发展。”谈及临邑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山东洛北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赞不绝口。 从最初的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再到现在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订单逐年增加,用于购买酒箱盒标的资金出现缺口,临邑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经过贷前调查、资料收集等信贷流程后,第一时间将1200万元的贷款发放到位。第二年,又以同样利率追加用信1000万元,成为洛北春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的坚实后盾。 目前,集团公司产品已发展为四大系列460多个品种,除畅销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先后入选“德州味”品牌产品授权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制造业企业名单。 多年来,临邑农商银行持续加强对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费让利、提供支付结算等方式深耕细作非遗产业,积极对接文旅局等职能部门,精准获取并梳理辖内非遗项目名录,引导基层网点靠前服务,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为经营非遗项目但融资有困难的非遗传承人、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人士等一批手艺人提供信贷支持。 截至目前,临邑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支持非遗产业相关贷款3200万元。(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