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青岛农商银行畅通实体经济“金融血脉”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6月09日 点击:次 |
实体经济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青岛金融战线“排头兵”,自2012年成立以来,青岛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初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扎实打造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数字化的普惠金融体系。截至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4632亿元,吸收存款3058亿元,发放贷款总额2451亿元。 做实服务细节 办好事更需“绣花功” 今年2月,青岛市城阳区的一位孙老板急需水产备货资金,青岛农商银行城阳支行客户经理在了解店铺的资金流水、海鲜产品品质并现场盘点了店里的库存情况后,当场为其办理了贷款,第二天贷款资金顺利到账。 此后,青岛农商银行又为孙老板办理了抵押贷款、保证贷款,有效满足了商铺进货备货的流动资金需求。在青岛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孙老板经营的海产品品种已达到26种,2023年交易额预计可达2.6亿元。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岛农商银行始终秉承深耕小微市场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稳企惠企金融支持政策精准落地。 在便利化、精细化、人性化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该行通过在服务辖区内布设352个物理网点、13个微贷中心,将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持续向县域、街道、乡镇、村庄等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延伸。通过物理网点的扩展和合作金融设施的推广,构建起“线上+线下”“场景+平台”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一公里金融服务圈。 彰显责任担当 驰而不息树“金口碑” 青岛农商银行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地方法人银行,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不断满足小微企业以及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今年2月8日,青岛农商银行与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政银携手益小微”系列活动,推出了“益小微税e贷”“益小微人才贷”“益小微担保贷”“益小微专精特新贷”等多款专属信贷产品来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截至目前,青岛农商银行已有11家分支机构与市场监管分局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现场为个私市场主体新增授信5.2亿元。 面向青岛全市个体工商户,“益小微”品牌将利用自身内控模型,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无感授信,运用智能尽调系统和“流水分析”模型,结合市场监管局举办的“青岛优品评选活动”,出台“优品贷”产品办法。 此外,青岛农商银行还积极参加青岛市科技局、民营经济发展局举办的银企对接活动,全力对接平台推荐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科技企业,力争让每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府贴息等惠企政策。截至3月末,青岛农商银行累计对接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4200余家,信贷支持相关企业1100余家,较年初新增近300家;贷款余额78亿元。 随着“政银携手益小微”系列活动的深入推进,青岛农商银行还将面向市场需求精准投放资金、差异化授信、分层分类推介,真正提高个体工商户等小微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助力普惠群体成长,助力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迈上新台阶 抢占特色服务“新风口” 作为一个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坚持做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稳步推进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芯养贷”是青岛农商银行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专门针对养殖企业推出的一款以养殖活体为抵押物的新型农业抵押贷款产品。 青岛农商银行的线上监管平台可识别奶牛的电子耳标,对奶牛的数量、真实性进行实时监测,这使得奶牛成为精准的、动态化的、可追溯的“数字资产”,奶牛真正变成了可评估、可抵押的“资产牛”。 “芯养贷”盘活了养殖企业的生物资产,不仅有效帮助养殖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贷后检查效率,在助力畜牧养殖业数字化发展上探索了新的方向。 借助大数据技术,青岛农商银行在信贷服务转型方面打造了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通过与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合作,将政务服务接入“小微云支付终端”,进一步推出“小微云支付终端+智慧厅堂+政务派出柜台”三位一体的“政银互联e站通”服务平台,使金融与政务服务场景相融合,为基层一线量身打造实用的数字化装备。 在数字化转型推进中,青岛农商银行秉承“开放金融”理念,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将金融服务主动融入各类民生服务场景,探索推进场景金融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