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兴合:奋苦者大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05月17日 点击:次 |
昌邑农商银行北孟支行客户经理 曲兴合 “我是个‘笨人’。干工作二十年来,没有捷径,就是扑下身子,下苦功夫、笨功夫,盯住基础性工作,认准就干,干就干好。”说这句话的是昌邑农商银行北孟支行客户经理曲兴合。曲兴合,男,41岁,2005年参加农信工作。他始终秉承服务“三农”初心,一辆摩托车陪伴了他走过辖内村庄的每个角落,从田间地头,到大街小巷,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其本人先后获得山东农信系统新时代传承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先进代表、潍坊市“偏远艰苦地区”一线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农商银行系统优秀客户经理等荣誉称号。回首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在曲兴合看来,就是简单的三句话: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费的功夫” 曲兴合刚入行的时候,是做出纳。北孟信用社没有分社,每天一大早,客户就把营业室塞得满满当当,一天下来,他总感觉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于是,每天轧账后,曲兴合就把自己锁在宿舍,学业务、练算盘,心中暗暗跟自己较劲,白天落下的,晚上一定要赶上。为此,他还准备了“错题本”,拿不准的业务一条一条记上,一个一个研究,绝不带着问题过夜。孩子用的演算本,正反两面,曲兴合一个月就写满了四本,慢慢地,业务越来越熟练,工作越干越有底气。 那时候的存单一式三联,还需要手工填制。北孟信用社负责着镇上20多家企业的工资发放,这些企业的工资都是以存单的形式发放。每月月初,企业集中发工资,就是北孟信用社最忙的时候。为了不耽误白天营业,曲兴合和另一名同事经常在下班后,继续待在营业室,趴在桌子上,对着员工名册,填姓名、写金额、算利息,再挨张核对。期间谁犯困了,就去卫生间接盆自来水,冲冲脸、提提神,回来接着干。当时的木头桌,桌沿都磨圆了,套袖都磨破了就开始磨衣服,每件工装的袖子上都打着补丁。每次发工资,为了能让工人们尽快拿到手,他们两个人就要在一星期之内,开出1300多张存单。听说信用社存单开得快,有几家企业还特意找上门,让他们代发工资,2006年一整年,北孟信用社的存款增长都是昌邑市第一。 2009年,行里一名老信贷员退休,曲兴合主动请缨,走上了客户经理的道路。曲兴合负责的村庄中,跨度最大的大望仙庄村和李家庄子村相隔近20公里。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买了一辆摩托车。平时,他就骑着摩托围着北孟镇各个村庄转,看到哪里新盖了鸡棚猪圈,就进去问问有没有资金需求;遇着老乡,就把车停在一旁聊聊天;农忙时候,就把摩托骑到田埂上,给老乡搭手帮忙。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通信也很方便,打打电话,也能谈成业务。但是,曲兴合总感觉,透过车窗看庄稼,打开车门找乡亲,跟老百姓的距离就远了,心里不是滋味。所以,到今天,摩托车他还一直骑着。干客户经理的十五年来,曲兴合先后骑烂了三辆摩托车,并且在他的带动下,支行的其他客户经理也骑上了摩托车。平时他们就骑着摩托车走街串户,以至于乡亲们听到摩托车的动静,就知道是北孟支行的“摩托小分队”来了,村里的老人们也给曲兴合取了个打趣的绰号叫“摩托小曲”。 曲兴合常说:“我干信贷,就认一个死理——天底下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费的功夫。别的客户经理走三户能成一户,我就走十户;别的客户经理去一趟,我就去三趟。我们行里提倡‘奋苦者大为’,我想就是这个意思,要把功夫下在平常,用在基础性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有效执行就是最好的创新!” “乡亲们心里有我的位置,就没有辜负这份工作” 2018年,全市搞“乡村文明新工程”的时候,曲兴合每天骑着摩托车,拿着资料,到各村村委沟通协调。争取到支持后,白天他就挨家挨户给乡亲们搞宣传,采集信息,建立档案;晚上,村里年轻人下班回家,就跟同事们一起组织“农金夜校”活动,继续给乡亲们宣传。期间,为了方便办业务,曲兴合的挎包里常备着宣传折页和贷款资料,无论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还是厂房车间,只要乡亲们有需求,随时随地就可以办理手续。只要不用乡亲们跑腿的流程,统统都是他忙前跑后。有时候,曲兴合在村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嗓子喊得都冒了烟,双腿像灌了铅。但是不论多晚,他还要骑着摩托车,回一趟单位,坐在办公桌前,静下心来,认真回想今天走了哪些户、知道了哪些事,一一记录在本子上。曲兴合说:“这是最土的办法,但对我来说,却是最管用的办法。过了这些年,用了这些本,我也有了自己的‘客户大数据’。平时拿出来翻看,哪个乡亲可能会用款,第二天我就上门走访。”“乡村文明新工程”期间,曲兴合累计为4300多户农户授信1.2亿元,建立了纸质档案3000余份。 近几年,短视频爆火,曲兴合也赶潮流,发了几条日常视频,没想到有客户在评论区咨询业务。曲兴合心想,何不利用短视频宣传农商银行的服务?!于是,他和同事拍了几个短视频,用直白简洁的语言介绍昌邑农商银行的各项业务,让老百姓们一听就能懂。每隔三五天,就发个小视频,再转发到各村微信群,几乎每次一发,就有客户咨询。时间一长,曲兴合成了当地的“网红”,不只本镇上的老百姓刷到过他的短视频,连邻镇上的老百姓也都能认出他来。2022年,北孟镇政府主办的“北孟好品”直播间,还邀请曲兴合到场当主播,他也趁这个机会,宣传昌邑农商银行的服务。大家在手机上刷到曲兴合的次数多了,以前的“摩托小曲”又被乡亲们叫成了“网红老曲”。 在新时代,曲兴合以他的方式践行着“大挎包”优良传统。曾经联系的客户,哪怕当时没用款,他们也会一直记着曲兴合,只要有需要,第一时间想到的先是曲兴合。二十年来,不管是摩托车,还是短视频,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曲兴合与乡亲们的联系、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村头巷尾有他的脚印,乡亲心里有他的位置,忙也罢,累也罢,他总感觉收获满满,没有辜负这份工作。 “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事,我们的事就不是事” 北孟镇的支柱产业是种植、畜牧和纺织。在走访过程中,曲兴合发现不少农户的农资是赊购来的。拿生姜来说,赊购农资的价格比现钱支付高出15%,这无疑增加了姜农们的经济负担。昌邑农商银行有一款惠农产品叫“姜易贷”,利率优惠、期限长,能够满足姜农们的融资需要。曲兴合多次上门营销“姜易贷”,开始并不顺利,因为在姜农眼里,贷款就是拉饥荒,感觉很没面子,都不想办理。曲兴合说:“咱的产品能让姜农享受实惠,我认准了,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曲兴合找到家里种植着15亩生姜的杜卢村村支书,帮他算了笔账,办了姜易贷后,一亩地能多挣560元,15亩那就是8400元,眼见确实更划算,他就答应了下来,不到半天时间,曲兴合就将10万元的姜易贷发放到账。在村支书的介绍下,曲兴合又对接了村里15户姜农,4天内办理了60万元的“姜易贷”。为了更好地进行宣传,曲兴合平时就在地里转悠,帮姜农翻地、打姜沟,闲下来就拿着宣传页给老乡介绍“姜易贷”。老乡开玩笑说道:“曲经理不坐办公室,没事就往地里钻,晒得比我们还黑!”让曲兴合欣慰的是,经过两年的努力,姜农们都知道昌邑农商银行有个“姜易贷”,利息低、手续少,种姜要用款了就办上,卖姜挣钱了就还上,既方便又省钱。 2022年10月,昌邑连日暴雨,北孟镇发生涝灾,姜井进水,生姜无处存放。这些生姜是大多数姜农一家的收入来源,如果烂在地里,全年都将颗粒无收。曲兴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一时间和同事们抢收生姜。姜地一片汪洋,积水几乎没过了大腿,黄豆大的雨点砸在脸上生疼,脚底板踩在泥里,稍微站一会,拔出来就很费力,单凭他们的速度根本抢收不过来。这时,曲兴合想到一位在平度卖水泵的老客户,向他说明是救灾,爽快地借来20台大功率水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乡亲们都是实在人,灾情过后,姜农们找到曲兴合,托他找平度老板又订购了55台水泵。 涝灾那两年,收姜成本大幅提高。为了帮助姜农渡过难关,昌邑农商银行推出了普惠产品“救灾专项贷”。为了把好政策第一时间送给村民,曲兴合就骑着摩托蹚泥坑,挨个村调查资金需求。为了让乡亲们尽快拿到资金,恢复生产,曲兴合就拿着贷款申请表、合同书到村里,加班加点整理资料,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免除资金担忧。一个多月内,曲兴合为农户们建档154户,用信42户、522万元。曲兴合说:“群众没有一件是小事。他们在乎有人嘘寒问暖、有人关心、有人帮着发家致富。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事,把他们放在心上,用心为他们服务,他们就会打心眼里认可我们。” 如今,曲兴合依旧骑着他的摩托车奔跑在惠农支农的道路上,继续以老农信人为榜样,牢记职责担当,以“奋苦”之志践行“大挎包”优良传统,努力争创一流业绩,用自己的能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