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妈妈纳的千层底
 【字体: 】 2024年01月13日 点击:

  周末收拾孩子们的衣服,无意间看到一个包袱,打开看后,顿时眼泪朦胧了双眼,单鞋、凉鞋、棉鞋、眉眼鞋,大大小小的近二十余双,都是做给孩子们的。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针脚,仿佛看到了妈妈围坐在床上,一针一线的缝制,那全神贯注的眼神至今历历在目。

  我的母亲,出身寒苦,自小磨炼出了一套勤俭持家过日子的本领。所以,她也是做布鞋的一把好手。出嫁前,伺候哥哥弟弟们的衣食住行,出嫁后,为我们一家六口人忙前忙后,从未停歇。幼年时,家里很穷,很少穿上“新衣”和“新鞋”,平时都是穿姐姐剩下的。母亲的手巧,把这些旧衣缝缝补补、洗洗晒晒、裁齐,用浆糊一层层均匀裱糊,然后铺平,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又照着鞋样剪成布鞋的鞋板,正反面包上一层层已经裱糊好的晒干了的旧布,指上再戴着“顶针”,针线屁股紧紧顶着“顶针”,双手一起用力,针线穿过厚厚的布层,母亲很麻利地把针线穿过来,再穿过去,神情是那样专注、安详、柔和,还时不时把针在头发上擦一下,为的是走针时更顺滑。这样纳成的鞋底,线与线之间,极其工整匀称。记得上中学后,我仍穿着妈妈做的插花鞋,这种鞋一般以蓝底为面,上面用纸剪出花样,再用彩线一一缝制,很是结实好看,邻居每每见到我都会问是谁做的,直夸鞋做的漂亮,我都会自豪地说是妈妈做的。

  犹记得,上大学那几年,母亲做布鞋“疯狂”至极,每年都要做上十几双。当我放寒假回家时,母亲竟拿出一蛇皮袋的“千层底”布鞋给我看。我惊讶地对母亲说:“妈,你做这么多布鞋干吗?还有小孩子的。”母亲黯然神伤地说:“妈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眼神和体力也不如以前了,妈想趁现在还能做,多给你们做出几双,你们兄妹四人一人一兜,不偏不倚……”听了母亲的话,我的眼泪瞬间汹涌起来。那一刻,我才彻底感悟到,母亲平凡的“千层底布鞋”里,包藏着“万重的母爱”啊!

  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迈的母亲逐渐老去,眼睛早已花得不行了。正如她说的,穿针走线活儿做不了了,但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深夜纳鞋底的情景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相隔百里,但看看这些千层底,就会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尝到世间的温情。

  (金乡农商银行  汲燕红)